• 300餐飲大佬聚一起談論最多的是“創新”

    300餐飲大佬聚一起談論最多的是“創新”

  • 觀桃源花海 品有機盛宴

    觀桃源花海 品有機盛宴

  • 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下玩得歡

    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下玩得歡

旅游美食
當前位置> 嘉陵江在線首頁> 旅游美食 >嘉陵江在線正文    
富順印象 豆花城 鹽之源 才之鄉
2019-05-09 08:17:34   來源:嘉陵江在線  

    

  4月的富順,滿目綠意,生機盎然。這個因豆花聞名于世的地方,人們對于豆花的喜愛,就像我們南充人愛吃米粉一般。初識富順,也是因為南充街頭的富順豆花店。
  今年4月中旬,借四川省副刊研究會2019年年會暨2018年度四川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獎評選會在自貢市富順縣召開的機會,我們有幸來到位于天府之南、悠悠沱江下游的 “千年古縣”“巴蜀才子之鄉”“中國豆花之城”———富順。點上一碗豆花和一碟蘸水,再來一碗米飯,細細品嘗,綿而不老、嫩而不溏,回味無窮。

1 千年古縣豆花飄香
  珍饈未必皆佳味, 豆花宴客座飄香。“到了富順,不吃豆花,就等于白來一趟。”從南充坐車到富順,工作之余,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品嘗一下地道的富順豆花,然而卻找不到“富順豆花”的招牌,只看見滿大街的“李二豆花飯”“雷三豆花飯”“黃六豆花飯”……
  向當地人打聽才知道,富順大街小巷看到的“豆花飯”都是各打各的牌子,他們大都以老板的姓氏或自己在家中的排行而取名。這種“有名有姓”的豆花飯店在城內就有好幾十家,即便是富順的一些鄉場的街道上,也到處是“豆花飯”。
  我們選擇了一家當地人推薦的豆花飯,不大的店堂內有6張桌子,里面已有十多號人津津有味地吃著習以為常的豆花飯。剛坐下,點了兩碗豆花,就看見店外陸陸續續有人開車過來吃豆花飯。而路邊停著的幾輛小轎車的主人,也都是在店內吃豆花飯的當地食客。
  “富順人愛吃豆花飯。就像你們南充人愛吃米粉一樣。在富順,家家愛吃豆花,家家也都會做豆花??h城里和一些鄉場的豆花店也是遍地開花。”店里的老板聽我們是從南充來的,在我們一邊品豆花時,還時不時跟我們介紹起富順豆花。
 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,富順因鹽設縣,鹽業工人和居民、客商增多,餐飲業也隨之發達,當地盛產的大豆做的豆腐,就擺上了人們的餐桌。由于食客多,一些沒有耐心的食客跑到廚房,直接要鍋內還慢悠悠煮著的嫩豆腐,用鹽兌水蘸著做“下飯菜”。人們驚喜地發現,這種吃法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嫩可口,就一傳十、十傳百,“嫩豆花”即傳到了民間。
  富順豆花真正揚名于抗戰時期。當年四川成為全國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人口劇增,富順縣地處沱江下游,是云南及川西南陸路通向重慶的大道,也是內江糖和自貢鹽轉運省內外的要道,商旅舟楫十分熱鬧。名叫劉錫祿的人在城東開一豆花飯店, 他制做豆花有一套自己的“秘方”,做出的豆花色白如玉、質嫩如飴,連窖水也是清甜可口。還研制出“糍粑海椒”作為蘸水,當時名傳四方。后來,劉錫祿將其蘸水“秘方”貢獻出來,創立了享譽全國的“香辣醬”。
  千年富順豆花,如今早已成為富順人不可或缺的一道家常菜肴,毫不夸張地說,在中國只要有四川人的地方,幾乎就有“富順豆花”。

2 千年鹽史富甲蜀中
  在富順縣城鹽井街路口,當地人稱為街心花園的位置,聳立著一株巨大的黃桷樹,黃桷樹旁則是自貢市的第一口鹽井———富世井的遺址,鹽井古石上刻有“古井咸泉”四個大字。
  自貢開采井鹽已有2000多年歷史,共開鑿1.3萬多口鹽井,有的鹽井深達1000米,即使以平均300米計,等于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峰,累計產鹽7000多萬噸。歷史上,自貢以盛產井鹽著稱,而位于富順縣的富世井,則標志著自貢井鹽業的開端。當時的富世井,月產食鹽200多噸,夠12萬人食用一年。
  《舊唐書》中說,“縣界有井,出鹽最多,故曰富世。”富世井產鹽從東漢時期一直到明朝正德年間,歷時1400年。唐朝時,因避李世民之諱,富世縣改名富義縣;宋朝時,又因避趙光義之諱,富義縣改名富順縣,沿襲至今。
  古井咸泉向世人展示著富順鹽業曾經的輝煌,站在高高聳立的天車架下,仿佛聽見從井里提取出、來自地下千米的鹽鹵水嘩嘩流淌。置身于“古井咸泉”旁,遙想當年,車馬喧囂,各地鹽商云集于此,定是一派繁盛景象。
  少吃鹽,多吃醋,不打麻將,多散步?,F在的食鹽供應充足,價廉物美,人們不僅不缺鹽,有的還食用過量,以至于有了前面的調侃。然而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里,人們的溫飽需求雖然可以靠自己來解決,但是鹽必須依賴外來的商人供應。
  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,在富順,當地人總會津津樂道于兩度“川鹽濟楚”。19世紀中葉,自貢鹽場因第一次“川鹽濟楚”成為“富庶甲于蜀中”的“四川省精華之地”。1851年,洪秀全在廣西發動太平天國起義。兩年后,太平軍攻陷武昌,順水東下,定都南京。長江中下游的江西、安徽和江蘇均被太平軍占領。太平天國的橫空出世,造成江淮出產的海鹽無法像歷朝歷代那樣通過水運上溯到湖南、湖北兩省,而兩湖地區基本不產鹽。短短時間里,兩湖鹽價飛漲,人民飽受淡食之苦。對此窘境,咸豐年間朝廷下令,把富順井鹽調往兩湖銷售。這就是第一次“川鹽濟楚”。
  抗日戰爭時期,自貢鹽場因第二次“川鹽濟楚”迎來了又一個大發展的“黃金時期”。

3 千年文脈才子之鄉
  富順老城中心,聳立著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建筑———富順文廟。解說員告訴我們,史料記載的全國1800多座文廟中,現保存完整的僅有29座,富順文廟就是其中一座。
  眼前的文廟,坐北朝南,背靠神龜山、面向沱江,從敬一亭到數仞宮墻,文廟內的建筑依次沿山坡而下,我們被富順文廟保存完好、規模宏大、建筑精美所震撼。
  文廟即孔廟,是古代供奉、祭祀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儒學創始人孔子,以及教授儒學的地方。宋仁宗年間,周延俊任富順知監興學校、辦教育,任職期間,富順終于破天荒地出了第一個進士。全縣士民歡欣之余,集資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文廟。此后,繼任富順知監知縣的地方官員,大都重視教育。在宋朝的三百多年中,富順考取進士的就有67人,首次出現了一個“才子群體”。在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中,富順縣參加四川鄉試,考中了舉人474名。在明朝龐大的“富順才子”群體中,有兩人更耀眼。第一個是晏鐸,他是明成祖永安十六年的進士,在明代宗時期,與蘇平等十人,號稱“景泰十才子”。第二個是熊過,他是明世宗嘉靖八年的進士,以學術研究和詩文揚名四川和全國,與成都楊升庵等并稱“西蜀四大家”,又與陳束、王慎中、唐順之等八人合稱為“嘉靖八才子”。清朝康熙年間《富順縣志》中,就已出現“才子甲西蜀”之說。
  大多數地方的文廟,都會立一塊碑,稱為雁塔碑。中了進士,他的名字就會刻在上面??婆e時代,人們把經過嚴格考試,獲得進士和舉人資格的讀書人稱為才子。作為傳播儒家學說和思想的載體,富順文廟為掀起學習風尚,培養富順縣的人文風氣,啟發學子苦讀成才產生了重要影響。據統計,自北宋慶歷四年文廟建成,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考試制度,富順縣共產生237位進士、863位貢生、807位舉人。一個小縣能有如此“科舉業績”,全國少有。
  此外,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、紅軍將領鄧萍、革命烈士江竹筠、四川報業第一人宋育人等,都是富順這片熱土孕育的優秀兒女?;蛟S這就是富順有“才子之鄉”美譽的緣故吧。(南充日報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來稿熱線: 0817-270604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聯系電話: 13693480927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投稿信箱:XW0817@126.com
跟跑1公里多路程 交警成...
    9月21日上午,得知頭一天救下的年輕女孩無大礙后,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鄧維松了一口氣。9月20日上午,鄧維和同事發現一個女孩落入嘉陵 ……詳細
  • 江西:熊孩子玩“躲貓貓” 結果把奶奶“丟”了

    江西:熊孩子玩“躲貓貓...

  • 老板叮囑把策劃書吃透,于是這對逗比男女就把它吃了...

    老板叮囑把策劃書吃透,...

  • 你會為了錢讓朋友往你臉上打一拳嗎

    你會為了錢讓朋友往你臉...

  • 剛睡醒的小寶寶頭發像刺猬似的,小模樣萌翻了

    剛睡醒的小寶寶頭發像刺...

今日順慶APP
今日順慶    掌上開啟
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第,免费无码aV动漫在线看,中文无码 亚洲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