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因地制宜 新栽血橙2.1萬畝、110萬株
走進正源鎮,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,將村莊環繞起來,連通每一個產業園。道路兩旁,隨處可見綠油油的柑桔樹整齊排列在田間地頭,輕風拂過,飄來陣陣清香。
“正源鎮是南充市級柑桔基地鄉鎮,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,柑桔產業成為全鎮農民的支柱產業、致富產業。”蓬安縣正源鎮黨委副書記、鎮長唐昌利介紹,該鎮曾種植過酸柑子、紅桔、臍橙等品種的柑桔。經過請教專家,鎮村干部考察試種,在綜合考慮自然條件、傳統習慣和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見后,最終選定晚熟品種血橙作為特色產業、支柱產業來培育。在政府的組織倡導下,該鎮近八年來,發動群眾新栽血橙2.1萬畝、110萬株。
“正源血橙之所以品質好,是因為當地的紅沙石土壤十分適合血橙種植,不僅產量高,而且口感好。”唐昌利介紹,為方便當地的血橙銷售,該鎮近三年通過土地整理、基礎設施扶貧等項目修建村道32公里,6個產業園核心村建起了大環線公路,極大促進了果農們的水果銷售。
B 整合資源 建立脫貧奔康產業園2000畝
6月12日上午,正源鎮石牛村高標準建設的柑桔產業園里,村民們正為果樹施肥、除草。在地里勞作的唐楚良,算得上是正源鎮當地的血橙種植大戶,他一家5人種植了6畝血橙。“目前果樹已經掛果,長勢非常好,如果管育得當,到了明年一月份又是大豐收。”唐楚良算了一筆收入賬,每畝地能產血橙5000斤左右,按照一般市場收購價格2元一斤,6畝地的產值在6萬元左右。
為了落實有實力、懂經營的業主發展血橙產業,正源鎮在脫貧奔康產業園建設中總結經驗教訓,確定了“龍頭帶動”的工作思路,讓社會資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,解決產業發展“資金不足、規模不大、經營管理難”的問題。該鎮形成了“政府扶貧資金補助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、貧困戶土地入股保底分紅、業主盈利后貧困戶二次分紅、貧困戶優先入園務工創收、業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”的建園機制,做到了“政府小投入、建園大手筆、群眾得實惠、業主有盼頭”。正源鎮黃梁村脫貧奔康產業園面積達2000余畝,去年4月栽植的桶裝柑桔苗,如今普遍株徑在2厘米以上,株冠已有臉盆大小。
C 電商相助 為村民打通銷售“最后一公里路”
“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,血橙是提高群眾收入水平的關鍵。鑒于此,我們進一步擴大規模,堅持有機生產,走高端路線。”唐昌利說,該鎮出產的“正源血橙”目前取得了“中國有機產品”稱號。同時,該鎮還開展經常性技術培訓,建設示范園6000畝帶動管理水平的提高,加大品牌宣傳包裝力度,謀劃籌辦“血橙節”走農旅融合發展道路。
“當年產出的血橙,坐在電腦前就全部賣出去了。”正源鎮石牛村村民楊宗順說,如今種植血橙不僅有技術保障,銷路也不用擔心。
2018年9月,蓬安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在該鎮石牛村建起了電商(物流)服務站點,今年3月,多個電商平臺同步上線銷售血橙,針對超市、采購商等開展同城購活動,分揀裝箱、運輸、物流配送及推廣等由服務中心全力提供,為村民打通了銷售“最后一公里路”。
“目前,2.1萬畝柑桔產業園覆蓋全鎮,產量達到1000萬公斤,產值突破5000萬元。”唐昌利說,在柑桔產業的帶動下,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.5萬元。